本帖最后由 ARodgers 于 2015-9-22 13:55 编辑
本周49人做客钢人的比赛,一如既往的“恐怖黄巾”,出人意料的次节一波流带走比赛以外,钢人队做了一件敢为人先的创举。他们在首节获得达阵后并未尝试踢一分附加分,而是尝试两分转换并获得成功,这是球队自98季以后首次在首节完成两分转换,随后次节再次达阵,49人被判罚侵犯中立区,钢人主帅迈克-汤姆林一声令下!一码线再次尝试两分转换!再次成功!我并不确定钢人头两次达阵均使用两分转换是否前无古人,但他们的行为绝对对于整个联盟而言都具有启发意义。
今年春天的球队联合大会上,各队老板提出新的新的想法,此前比赛达阵后的一分附加分放在2码处开球,那么特勤组和踢球手需要面对的仅仅只是个20码的任意球射门,附加分像是被自动加上去;会议后新的决议是:一分附加分放在15码处开球,踢球手将面对33码任意球。只是延长了13码,对于大多数踢球手而言几乎也是个可以忽略的距离,但稀奇古怪的事件纷至沓来,季前赛的210记附加分,全联盟竟有14次错失!而上赛季整个常规赛256场比赛才仅有7次。
只是一分附加分命中率稍稍下降了一些,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?事实却并没有想象那么简单,本文便是解析附加分变远后的所产生的蝴蝶效应:
一、15码和2码区别真的很大吗? 第一组数据:附加分命中率由上季的99.3%跌至季前赛的93.3%,直到常规赛前两周的94.0%,再考虑到上季30-35码任意球命中率大概是95%,或许这个数值能够真实反应如此距离命中率的平均值,增加距离使得命中率降低是不争的事实。
第二组数据:本季季前赛全联盟虽然错失了14记附加分,但30-35码的任意球却无一走空,这是为何?
这似乎又牵扯到心理层面,关于附加分的防守,本季以前,防守方会觉得无论多么努力,距离实在太近,几乎也无法阻拦对方射中一分,而且在2码线开球还存在弃踢手偷袭传球搏两分的可能性,防守者并不会全力封盖射门;而开球点推至15码,像是给防守方注入了一针强心剂,毋须担心对方会玩偷袭传球的花样,防守者只需全力扑击对方的射门掩护。踢球手距离更远,阻碍更大,故附加分命中率降低也并不稀奇了。
二、踢球手更加艰辛?特勤组员更加边缘? 除却钢人和美洲虎的交易让双方更换踢球手以外,季前赛短短一个月内,全联盟竟有5支球队更换了踢球手,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。这当然与季前赛附加分的问题有一定关联,但我们应当正视的一个问题是,踢球手的日子越发艰辛。
几乎所有人看足球比赛的时候有个习惯,无论守门员有多么出神入化的扑救技巧,无论踢点球的球员脚法多么糟糕,似乎命中点球就是天经地义,射失点球就要被钉上耻辱柱。橄榄球比赛亦是如此,除非异常恶劣的天气条件,似乎50码以内的任意球,踢球手都有义务将其百分百命中,人们却往往容易忽略,任意球并不是踢球手和两根球门柱之间的博弈,而是二十名彪形大汉针尖麦芒肉搏后,踢球手必须保持身体平衡,计算合适的角度和方向,并将球射过数只大手的封盖,才能将球射过衡量和立柱之间的“高精尖”技能,而每每错失任意球,人们总愿意把责任算到踢球手身上,却往往忽略队友、天气、风向等等因素。
想像一下未来的比赛,踢球手所承载的压力,不仅仅是最后时刻的任意球,就连附加分也开始变得不那么稳妥。考虑到选秀大会上踢球手只会在第六七轮才被选中,全联盟年薪最高的踢球手史蒂芬-戈斯特考斯基才仅有430万,踢球手拿着最低的薪水,却干着压力最大的工作。
另一个问题,上赛季刚刚把开球线从本方30码推前至35码,这意味着大多数开球会变成一次回阵(Touchback),回攻手并没有太多机会奋蹄疾驰的回攻机会,这本身就降低了特勤组员的使用率和出镜率。现今增加附加分难度,或许会让一些球队增加两分转换的比率,这样下来攻防球员更辛苦,特勤组员出场的机会就更少了,无形中的影响是,在选秀大会或是53人大名单选择上,各队会放弃和规避一些特勤组员,而那些拥有特殊技能特勤组神将的生存空间会受到进一步压缩。
三、两分转换的队伍越来越多? NBA大多数教头都有一套计算法:只要三分球命中率达到33.3%,和两分球命中率50%的效果是一模一样的。而我们把这套算法放在NFL,便是只要完成一半的两分转换,便能和百分百命中附加分取得相同的效果,更何况现今的附加分命中率大概只有94%。
那么问题来了,两分转换是否能达到一半命中率?我统计了一下2009季-2014季总共六个赛季的两分转换命中率,分别是40%、49.1%、46%、50%、47.8%、47.5%,合计46.2%,意味着尝试100次两分转换可以得92.4分,100次附加分可以得94分,得分效率恰巧差不多!
众所周知,英式足球规定,点球将从距离球门12码处无人干扰的进行一对一罚球。而很多朋友们并不熟知,美国职业足球联赛(MLS)的点球大战规则和冰球比赛较为相似,无人阻拦的罚球手从中圈带球后与门将单挑射门。从比赛形态而言,附加分踢球像是英式的点球踢法,静态中一脚定乾坤;而两分转换则更符合美式运动的口味和情怀,考虑到2013季两分转换已由全美统一的3码移至2码,而且得分效率和附加分别无二致,相信某些精于两分转换的球队更加有可能在上半场就使用两分转换。
四、比赛更具戏剧性? 1906年前橄榄球推行向前传球,橄榄球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,不过随后一百多年来的规则的更替却很难称得上是“改革”。直至1991年NFL引入两分转换规则,让落后的球队增加更多的追分几率,随后的比赛质量的确得到了提高,两分转换规则也一直沿用至今。 由于安防分难得一见,所以现今NFL比赛中大多数的比分由6+1分和3分组成,故本季以前的比赛,两分转换大多出现在第三节末和第四节,通常用于落后球队追分,以及领先球队计算分差而使用。达阵后分差情况,选择大致情况如下表:
而现今的比赛,附加分命中率无法保证百分百,使得更多球队在前两节就使用两分转换,故本季比赛的达阵后的得分有可能是6+0分,也有可能是6+2分,比赛初期就打出有悖常规理论的分数和分差,下半场就会见到更多稀奇古怪的分差和教练选择,比赛的戏剧性、悬念性和刺激性必将得到提升。
五、如何高效地完成两分转换? 橄榄球场上的战术千变万化,但两分转换的战术大致分类也不外乎以下四种:
1、攻方站散弹枪阵形,外接手和近端锋列在外侧,假意传球,开球后四分卫迅速交球给跑卫,用路面进攻打对方出其不意,2码对于跑卫硬挤也并非多大的难事。 2、派出23配置(两跑卫,三近端锋),看似要强力冲球,实则假跑真传,移动口袋后四分卫寻找空位目标。 3、最高大、最强力的接球手单独列在外侧与对手单挑,对付忌惮冲球不敢包夹,也由于球速快无法包夹,开球后四分卫直接高吊球高举高打。 4、英勇无畏的四分卫做完交替球假动作后飞身扑入端区。
无论战术如何安排,必定会是虚虚实实,避实就虚的打法,让对方疑惑一秒钟不到的时间,便能在电光火石间取得胜利。
六、哪些球队的两分转换最高效? 相信很多朋友们,包括我自己也会这样认为:红区效率高的球队便能赢得更多,毕竟两分转换说得更加通俗一点就是端区前四档2码。
若按照前文的标准,那么两分转换成功率较高的球队将是:海鹰(拥有野兽林奇)、爱国者(精于短传的布雷迪和高大的格隆考斯基)、酋长(精于短传的史密斯和高大的特拉维斯-凯尔西)、圣徒(百步穿杨的布里斯和高大的吉姆-格拉汉姆),以及小马(永不言弃的安德鲁-拉克)。
但统计了最近六个赛季各队两分转换成功率,最终的结果却令人大吃一惊:芝加哥熊16中13最为成功,此外公羊(12中9)、巨人(8中7)、钢人(10中8)、牛仔(11中7)和维京人(11中7)算是两分转换的行家。有实力就是任性,大家应该能理解为何钢人能在上半场就两度使用两分转换了。
看似强大的球队并没有突出成绩,平凡的球队却偏偏能带来惊喜。两分转换通常与临场指挥有极大的关系,教练判断本方和对方防守组状态的高下,四分卫手感如何,以及进攻协调员战术套路的奇思妙想通常能克敌制胜,至于超级球星数量的多少,与成功率真没太大关系。归根结底,橄榄球不是纸上谈兵,没那么简单;橄榄球也不是造火箭,没那么复杂。
总结: 增加附加分的距离像是一石激起千层浪,踢球手更加艰辛、特勤组员担心自己饭碗不保、攻防组成员日常需要增加更多的红区训练、协调员也要加班加点研究更有效率的攻防套路,几乎所有人都成了失败者,那么这项决策是否吃力不讨好?
职业橄榄球的每项改变都是为了让比赛更具观赏性,最终的胜利者只有一个——球迷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