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帖最后由 KING_OF_SOUTH 于 2018-11-7 22:33 编辑
NFL101系列,当时14年翻译了一篇红区传球战术,本来想继续往下翻,结果就TJ了坑到现在。。连作者Matt Bowen都不在BR了。。。
NFL 101:区域阻挡体系下的跑球战术 原文地址:https://bleacherreport.com/articles/2072415-nfl-101-introducing-the-zone-running-game
在上一期“NFL101”中,我们介绍了强力阻挡体系,运用人对人掩护或“角度”掩护,加上领路阻挡者,来在进攻点为持球人创造通道。 今天要介绍的是区域阻挡体系,进攻锋线球员会采用步调一致的“区域脚步”,往往进攻侧打开一个“区域”或者第一个冲入他们各自负责的空隙的防守球员。 在这套体系中,进攻锋线能够阻挡不同类型的防守前线,并且能够到第二线去对付“流动”的线卫。 运用区域掩护概念的NFL球队,他们对于跑卫的首要要求是有视野、有速度能够冲出空隙,并且有回切能力,能够在进攻点选择最佳路线。 想想Chip Kelly体系下的LeSean McCoy,还有Arian Foster、Matt Forte、Marshawn Lynch、Alfred Morris、Reggie Bush、Jamaal Charles们。他们都永远能够压迫空隙(press the hole),识别最佳跑动路线,而且还有垂直爆发力冲向开阔地的能力。(译注:三年前的文,这几位居然都已经退役或者转会或沦为替补了。。。) 通过All-22教练录像,以下是挑选出的今天要讲解的区域体系下的跑球战术的例子
- 单跑卫-外侧区域 - 双跑卫-外侧区域 - 内侧区域 - 分裂区域 - 护锋伸展 - 外侧区域(外接手进行”鬼怪”移动)
单跑卫-外侧区域 单跑卫-外侧区域跑球是如今NFL中最常见的区域阻挡体系的战术,无论是面对4-3、3-4,还是五分卫阵型。球队能够在不同的阵型中运用外侧区域战术,无论是霰弹枪阵型、手枪阵,还是“对点站位”(在四分卫从中锋身下拿球时,跑卫正对四分卫身后)。而且能适用于不同的人员配置,例如“Jet”(10配置,1跑卫+0近端锋+4外接手),“Posse”(11配置,1跑卫+1近端锋+3外接手),“Ace”(12配置,1跑卫+2近端锋+2外接手),亦或是“重装阵型”(13配置,1跑卫+3近端锋+1外接手)。 下面是从圣徒vs海鹰的季后赛分区赛中选取的片段,这里海鹰使用的是13配置的“重装阵型”。
海鹰向阵型的强侧迈出“区域脚步”,这么一来,强侧的近端锋+截锋+护锋+中锋能够统一地阻挡第一个进入他们各自负责的空隙的防守者。而在背侧(阵型的弱侧),护锋和截锋也往进攻侧迈步,然后近端锋采用“支点”技术(hinge)来阻挡防守端锋。在这样的掩护体系下,Marshawn Lynch可以选择往阵型边缘顺势推进,或者观察线卫的追逐角度来决定是否需要上切。
由于线卫迅速往强侧移动,观察到这一点的Lynch迅速垂直上切。协助防跑的安全卫要面临在开阔地上一对一来跟Lynch单挑(目测又是一桩惨案。。。),此时Lynch早已拿到足够的推进码数了。
双跑卫-外侧区域 双跑卫-外侧区域是采用同样的区域阻挡原理基础之上,增加了一个全卫或H-back在阵型外侧领路,来对付最外侧的负责协助防跑任务的球员(例如在Cover 3里上提的强卫。) 下面这个案例节选自红皮vs维京人的比赛,华盛顿在场上是采用了一个常规的21配置(2跑卫+1近端锋+2外接手)。
进攻锋线往进攻侧移动,两个护锋都是进入二线去阻挡往进攻点移动的线卫,而全卫则是沿着外侧去“追踪”具有优先防跑任务的球员。这给了Alfred Morris具有沿着外线持球或者上切垂直突破两个路线选择。 注意看背侧的4-3防守端锋Jared Allen(用绿色圆圈标识,又一个退役的。。),在区域掩护体系里,背侧预防回切的球员通常会被有意放掉,以此来让截锋/护锋组合能够向进攻侧移动(获得额外阻挡者的优势),以及能够到第二层防线去对付线卫。 Allen的任务是负责防止回切战术、四分卫假交递或者反转战术,同时他还要挤压/限制Morris往背侧回切。
Morris是可以跟随全卫走阵型的边缘地带。然而,因为中锋成功阻挡尖锋,加上右护锋已经在二线封堵了线卫,Morris选择走内线,只见他一个快速上切就瞬间钻出了维京人的防线取到可观的码数。 这是一个教科书般的区域阻挡体系中跑卫执行战术的案例,保持足够的耐心和良好的大局观来寻求最佳的突破路线。(也唤作“冲向天明”)
内侧区域 如果你学习了阅读选项进攻(或者组合战术),那你一定见过不少在霰弹枪或手枪阵型中的内侧区域战术,四分卫会在交递点(mesh point)处来阅读外侧防守者的举动。同样可以在“Ace”(12配置)或“Posse”(11配置)的“圆点”站位中,进攻锋线往进攻侧区域阻挡,让跑卫可以直上直下走内侧路线。 下面是从老鹰vs海盗的比赛中节选的内侧区域案例,采用的是“Posse”(11配置)+霰弹枪阵型,一侧槽位有双重接球手的“橘子”阵型(3x1扩散,一侧3外接手,另一侧1人)
海盗的防守战术是Cover 6(四分之一+四分之一+二分之一,指后场有3名球员防守纵深区域,但不是三等分,而是各自负责1/4、1/4、1/2的场地),前场盒子的防跑力量偏软。这让进攻线能够往阵型弱侧去做掩护,左截锋用“支点”技术延缓防守端锋。
这时对海盗的麻烦就大了,因为中锋已经到二线去阻挡中线卫而右护锋成功牵制了尖锋。再加上强侧的防守端锋也被拦在外侧,LeSean McCoy轻松地选择内侧的路线。 拖在后方的游卫由于要进行传/跑阅读(观察外接手的启动),没能立刻驰援前线,McCoy凭借前线区域阻挡对阵“松软”的防跑盒子的优势长驱直入,轻松拿下大码数。
分裂区域 分裂区域是由基础的区域阻挡跑球战术衍生变种。全卫或H-back会向进攻锋线阻挡的反方向做拉伸掩护,去踢掉背侧的防守者。这种技术也被叫做“bim”,H-back(或者Ace/12配置中不上线的近端锋)做拉伸掩护,他的目标是那个被进攻锋线有意放掉的防守球员。就像在陷阱掩护中对付往进攻侧挤压的外侧防守者一样。 我们以海鹰vs红雀的比赛片段作为例子,这一档海鹰用的是“Ace”(12配置)。
海鹰往阵型的进攻侧进行区域阻挡,进攻线向右然后“Y”近端锋(上线的)深入二线阻挡。二线的线卫被迫全力向进攻侧横移,此时埋伏在后的H-back拉伸到左侧去干掉回切防守者。Lynch既可以顺势往进攻侧走,也可以杀个回马枪攻击H-back拉伸打开的通道。
当外侧防守者向内挤压时,教练会教导H-back在这种情况下,采用“下切阻挡”来攻击他的下三路,而这里也不例外。再加上外接手对安全卫的“破碎掩护”(crack),Lynch借机跳到外侧,再度取得有效的推进。 分割区域与我们之前提过的“重击掩护”(wham)颇为相似。均是迫使防守方积极向进攻侧移动,然后在反方向伏击外侧防守者,创造一个备选的跑球线路。
护锋伸展 护锋伸展是另一种区域阻挡战术,与单跑卫-外侧区域相似,攻侧的护锋(“G”)拉伸到外侧对付第一个遇到的防守球员。也有球队会打“C”位伸展,让中锋拉伸到外侧做阻挡。 下面片段节选自熊vs红皮的比赛,熊队进攻组是用“Posse”(11配置,1跑卫+1近端锋+3外接手)。
红皮的防守前线是3-4站位,尖锋偏移到中锋强侧肩膀,强侧的防守端锋则是在4i站位(右截锋的内侧肩膀)。进攻锋线集体向右侧移动,中锋延缓尖锋,右截锋阻挡对位的防守端锋,让进攻护锋Kyle Long能够执行拉伸掩护。 在手枪阵型下,跑卫Matt Forte能够沿着进攻侧继续冲跑或者根据弱侧线卫(绿圈的背侧防守者)的位置决定是否回切。
右护锋Long成功阻挡线卫,Forte便顺着Long的引导向内侧推进。因为防守的横移路线,以及拉伸护锋成功阻挡了顶端尝试“扫刮技术”(scrape,指DE冲内侧,OLB补外侧)的线卫,Forte稍稍回切,成功“冲向天明”。
外侧区域(外接手“鬼怪”移位) 前文提到,进攻组往往刻意漏掉背侧的回切防守人,以换取在进攻侧的额外阻挡者优势,以消除防守组往进攻点的封堵。 因此,为了预防这个防守球员突入内侧导致持球人无法回切,进攻组可以让一个外接手进行“鬼怪”移位。如此一来,回切防守者会被牵制住,因为他要留意可能发生的外接手反转战术。 下列案例来源于熊vs维京人的比赛,熊队进攻组采用的是“Posse”/11配置,3x1站位。
熊队的战术是单跑卫外侧区域,外接手Alshon Jeffery向内跑动,这就是“鬼怪”移位,以此来冻结背侧的回切防守者。这会给Forte提供更多的机会,因为在防守端锋要应付可能的反转战术(reverse)而分身乏术,他有更多的回切空间。
|